儿童情绪障碍
现代社会中,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。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,往往感到疑惑,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学家/专业医生。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:
• 自闭症
• 过度活跃症
• 咬指甲
• 吮吸手指
• 口吃
• 选择性缄默症
• 退缩行为
协助孩子处理情绪
情绪不安/压力的来源:
• 父母及师长期望过高
• 学习时间太长(包括功课过重)
• 愁恨 / 嫉妒
• 自卑
• 父母注意力不够
• 家庭的关系不和谐
• 父母的情绪不稳定
• 体罚及责备
• 游戏及休息时间不足
父母宜
• 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
• 聆听、接纳及反映孩子的情绪,不等同接纳其行为
• 教导孩子适当的抒发情绪
• 若孩子用不宜的方法表达情绪
a. 父母要设限并给予后果 (例如:打人、破坏物件等后的后果)
b. 学习用其他洽当方法去表达
父母不宜
• 否定情绪
• 命令停止情绪
• 激动
• 打骂
• 教训及说道理
• 让他的情绪去改变你的决定,否则会强化他用情绪去控制别人
协助孩子处理压力
1. 建立一个健康的“自我”概念
• 合理的期望
• 努力及过程比结果重要
• 尊重和欣赏儿童的独特性
2. 正视压力的来源
• 集中点放在问题上,设定目标解决问题
3. 平衡生活、建立个人的兴趣
• 适当安排读书、游戏和休息时间
4.灌输积极的人生态度
• 犯错是正常的,每个人皆会犯无心之失
• 失败是无可避免,不等于我是失败者
• 失败的意义:从中学习
5. 多称赞、多鼓励
沟通技巧3步曲
技巧一:坦诚表达要清楚地、不带冒犯地向对方说出你的感觉或对某事情的想法,不要意图隐藏感觉或错误表达。
技巧二:平心聆听主动聆听对方真正想讲的,而不要假设自己已知道对方想讲什么,或只听你自己所说的,或插嘴。没好好认真聆听对方,固然不能沟通吧。你可以当自己是一部录音机,以均速,一字一句地聆听。
技巧三:接受感受接受对方所告诉你的感受,不要否定他的个人感受,也不要坚持他的感受应该像你一样,又或如你所料。所谓的接受,不是要自己代入,不是要自己感同身受,也不是要洞悉背后的原因,简而言之就是“我明白,这就是你所感受到的”。
如有需要,欢迎与我们联络。